王会林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目前,龙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约3.7万人,老年率为16.3%。养老机构4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8家,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30余家,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老人1100余人约占总老年人口的3%。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原则,龙湾区民政局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行政村网络全覆盖建设为抓手,以爱心食堂为核心,以政府购买养老补贴为驱动、以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为支撑,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结合龙湾实际,创新创制,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各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主要做法:
一、科学布局,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行政村网络全覆盖。2012年启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项目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以2公里为服务半径,科学布点,系统规划,积极整合村民中心、文化大礼堂、生态小游园、农村星光之家等资源,截至目前共投入2371余万元,建造了68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预计年底全区96个行政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将拥有95家,服务覆盖率将达100%。同时,重塑食堂,细化服务,打造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把留老人和聚人气的“爱心食堂”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运行的突破口,解决困难、高龄、空巢、独居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按照每餐5元“两荤两素”的标准,给三无五保、低保困难、高龄独居等老人提供无偿、低尝、有偿服务。并注重餐饮卫生安全管理,把安全和规范化管理纳入“轨道”,营造“放心就餐、热心帮扶、贴心服务”的爱心食堂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与卫计、宣传、文化部门合作,整合卫计中心、爱心小屋等资源,分类打造文化型、生态型、医养型、信息型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鼓励各中心发动“4050”志愿者,引入社会组织或以“村+老协+志愿者”管理模式,解决照料中心服务单一、管理滞后等问题。成功引入爱心小屋、幸福驿站、阳光庇护站、爱心理发室、爱心驿站、辣妈缝补坊等项目,分别塑造了瑶溪朱宅村、永中镇南村、海滨宁村村、永兴永乐村、状元山西岙等一批以智能信息、医养结合、三社互动、村社共建为重点的助老示范型中心。目前我区获市级示范7家,区级11家。
二、完善制度,编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幸福网”。一方面,为保障和改善低保、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及特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先后联合财政、卫计、残联等部门多次对养老服务补贴进行扩面。同时,为提高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的水平,实现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发展,使更多的老年人在晚年得到标准化、社会化的照顾,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引进巾幅西丽为老服务中心和霞满天公益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老年人提供4-16小时不等的生活照料、家政和“9028”心理慰藉等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和北航温州研究院合作,开发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跟踪记录服务系统,运用定点跟踪、电子信息记录等技术,提高社会组织调度效率。同时,委托“阳光社会市民宣传团”,开展“满意度回访”机制,督促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组织提升服务品质。目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1181人,覆盖率约占老年人口的3%,年投入100余万元。
三、加大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以医养结合为重点,落实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一是重投入,补短板,提高养老机构床位数“配比率”。一是推进占地面积为71亩,床位数为1800余张的龙湾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调整控规,完善方案,即将进入招拍挂程序。二是改造升级床位数为128张的区级社会福利院,目前已落实资金并完成设计阶段。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进首个“退二进三”项目,拥有500张床位数的金色小镇养老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成中、高档多元化养老服务机构,丰富和完善我区机构养老类别,目前已计入打桩建造阶段。四是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把医院住院部4楼和5楼成功改造成红景天医养结合中心,指导红景天和龙湾区人民医院加强合作,探索试点经验,并入选全省示范建设点。
四、培育孵化,注重养老服务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筑巢引凤”。建造全省首家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承接召开全市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座谈会,运用培育草根、引导转型、拓展服务等方式,吸引外来专业组织和本土社会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丰富服务内容,增强养老服务发展“内生力”,目前已有11家组织入驻孵化。二是“结网捕鱼”。探索以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形式,推进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以街道为单位,鼓励各街道发展民非性质的为老服务组织,推进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目前20家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协会及瑶溪街道五和、海滨街道夕阳系彩、永兴街道颐和、蒲州街道万年青、状元街道元善等5家街道为老服务发展中心已相继登记成立。三是“见世生苗”。以全省老龄委推进特殊困难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为契机,筛选和整合全区社工、养老服务从业者和社区助老员资源,组建由各街道在内的15人队伍,纳入全省社工助老督导培训,为各街道培育和储备养老人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五、紧抓机遇,推进“互联网+养老”工程建设。以“互联网+养老”机遇,积极申报并获得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加强部门合作,成功将养老服务信息化纳入“智慧龙湾”建设项目,计划投入680多万元,分2年2期建设,通过搭建区级智慧养老运营服务中心、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慧化建设、发放老年人家庭智慧设备等方式,构建“一个平台一张网”的“1+1”养老服务新模式,目前“龙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可行性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一期235.58万元工程进入发改立项程序。
六、强化宣传,营造社会养老服务良好氛围。继续举办每年一届的“爱在龙湾幸福养老”主题评选活动,探索助老时间储蓄银行和兑换机制,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加大社会养老服务宣传力度,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社会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力量对参与养老事业和居家养老服务理念也刚有了初步人识,养老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还未明显显现等。另外,养老服务行业起步慢,人力配备不足等直接导致了养老服务在公共管理领域信息化管理的滞后,当前管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信息化的跟不上已严重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例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信息化程度较低,爱心食堂还停留在粮票结算阶段,随着老年人人数的增多、人口的更替,记录和结算等问题日渐突出。养老从业人员、义工服务缺乏积分累计和兑换管理手段,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与回馈,影响了社会力量助老积极性。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组织缺乏呼叫管理系统和跟踪服务记录,现服务效率不高且老年人服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监管。社会资源整合力差,需求不清晰,运营成本高,大大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而养老服务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几年服务将急增或暴增,将会给政府带来严重的监管和服务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机遇,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尽快弥补“短板”,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服务能力,实现养老服务管理工作“弯道超车”可能。同时,大数据时代能给养老服务业提供大量的商业及需求信息,能有效促进社会资本和劳动市场参与到养老市场中来,能促进我区养老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形成。结合我区经济、养老服务发展和区域优势,下一步我区计划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建设。
一、推进“互联网+管理服务”。开发老年人信息化管理系统,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设施,实现爱心食堂电子化结算,通过服务终端和老年人等介质,采集老年人信息和养老服务需求,掌握养老机构床位数入住率等信息,推进养老场所服务科学化建设。
二、推进“互联网+政府购买”。搭建区级智慧养老运行服务中心、开发智慧龙湾养老服务APP,给政府购买服务组织配备终端,给养服务老人发放呼叫设备等,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提高社会组织服务效率,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劳动市场参与到养老服务领域中来,同时,运用服务轨迹和电子服务记录档案,增强服务质量监管能力。
三、推进“互联网+健康养老”。加强和医疗保健部门合作,桥接卫计、残联等资源,建立健全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同时,运用老年活动和服务记录,丰富老年人身体情况、经济收入、住房条件、医疗服务需求等信息。
四、推进“互联网+社会助老”。实现助老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探索推进助老志愿者公益时间储蓄银行和积分兑换制度机制。通过搭建“爱心助老时间银行”和电子兑换网络平台,为志愿者提供服务时间存储、物质或服务兑换的奖励,并根据积分累计情况,给予表彰和优先享受公共资源政策,激励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五、推进“互联网+消费养老”。建立老年人电子商务平台,并开发微商公众号,为子女搭建为老年人购买商品及出行、家政、护理、娱乐等社会服务的桥梁,完成网络,提高社会扶养、赡养能力,促进老年人及家属消费意识改变,激励社会市场加快养老产品开发,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家属照顾需求。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并恳请你们一如既往支持、关心我们的工作。
温州市龙湾区民政局
2016年5月31日
(签发人:沈永国承办人:厉周华联系电话:86968510)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