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提案之窗 > 正文

关于对区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8 15:51:50 人气:929  
王会林委员:

您在区四届政协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生态宜居新龙湾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既具有战略价值,又切合龙湾实际。建设生态宜居新龙湾,是龙湾人民对龙湾发展目标的新定位,也是建设“三生融合·幸福龙湾”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投资驱动、产业转型、都市构建、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民生和谐”六大战略,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政府同步转型,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龙湾。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立足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快调结构、提质量、降能耗、优环境,实现区域经济总量扩大、体量提升。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龙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积极搭建“五类百项千亿工程”平台,以“双十工程”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促进投资结构朝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环境效益兼顾的方向优化调整,实现区域综合实力新提升、新发展。

二、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基础和空间平台资源,变先发优势为先转动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主攻扩展三产。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努力把龙湾建设成为温州服务业集聚发展和提升的先行区。整合提升二产。坚持创新引领、产业集聚、布局优化,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我区经济新增长点和工业升级新动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培育引进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稳定优化一产。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产业精品园建设。
  
三、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

按照温州大都市主中心的规划定位,合理布局空间,优化基础配套,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主动融入温州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建设,确立中心区城市集聚发展的核心地位,实现城市中心崛起,强化配套功能,突出集聚效应,加速凸显城市中心区的行政办公、金融商务和生活居住等主导功能,着力打造中央活力区。加快商贸要素大集聚,建成总部经济园、商务楼宇区、高档商业街区及生态型高端示范社区,全面建成核心区,形成城市中央商务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一批与大都市主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四、人居环境实现新提升

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为龙头,深化“六城联创”,推进环境再造,着力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全力抓好城中村改造,全面打好“两无三化”、“六必拆”攻坚战。深化生态建设,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八大工程”为抓手,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污染治理,严格环境执法和监管,全面加强环境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深化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活动,努力实现“绿满龙湾”的目标。加强城市管理。理顺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强化交通秩序整治。

五、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

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抓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有偿置换、建设用地使用权、户籍管理等制度改革,促进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促进要素无障碍流动,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的要求,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区建设,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区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扎实推进内外开放,深入实施内外龙湾人互动战略,吸引更多的在外龙湾企业和大型国企、民企在龙湾设立总部,促进资金回流、人才回归、项目回迁。

六、民生和谐得到新发展

坚持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民生工作的切入点,持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的普惠共享。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大区建设,加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深入实施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优化劳动就业环境,加大廉租住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构筑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强化平安龙湾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努力构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维稳工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下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六个区”,全面推进生态宜居新龙湾建设。

(一)加快大投入大建设,着力打造投资发展活力区

突出项目拉动,强化投资驱动,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持续加大投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国资、民资、外资“三资齐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以有效投资促进民生改善、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突出项目支撑。统筹安排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五大百项千亿工程”平台,主攻“双十工程”,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运作,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要素保障。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建设领域。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融资平台,加强政银对接、银企合作,为项目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盘存量、扩增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围垦造地,加快瓯飞、海滨围垦工程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土地保障。同步抓好供水、供电、通信等市政设施建设。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打造产业转型集聚区

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两手并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做好“优二兴三”文章,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构筑具有龙湾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区位和资源优势,主攻现代商贸、专业市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领域,加快蒲州、状元、永中、海滨等地和塘永公路永梅段、机场大道沿线成熟区块“退二进三”步伐,努力打造温州服务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合成革、制笔、水暖洁具等传统特色产业,推进不锈钢、阀门、食药机械等产业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着力解决“低小散”企业出路问题。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区科技创意园、科技孵化器,落实扶优扶强政策,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扶持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建筑业,培育成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与都市构建的关联性和紧密度。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引导更多的在外龙湾人回乡创业,增强本土经济实力,推进区内外产业和资本有效对接、互动发展。

(三)加快功能配套完善,着力打造都市建设核心区

把握城市东进机遇,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面优化功能布局。以温州深入实施大都市战略为契机,以大龙湾视野统筹全域规划,进一步明晰各功能区定位,形成优势叠加效应,凸显大龙湾在“1650”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合力推进区块联动。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机融合”的要求,全面加快功能区建设,形成多点突破、齐头并进新格局,促进城市建设从分片重组向联动发展提升。不断完善基础配套。以交通、水利、市政设施为重点,加快温州东片综合交通枢纽、永强机场扩建、温州新奥体中心、温州东片防洪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07项,完成投资640亿元以上,着力构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四)加快区域环境再造,着力打造生态人文特色区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宜居龙湾”、“人文龙湾”建设,不断增强城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深化“绿满龙湾”行动。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重点打造以大罗山为绿心、城区绿地公园为绿片、城市主干道为绿轴的生态绿地体系,大幅增加城区绿量。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八大工程”,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整治,逐步实现传统配套产业集中入园、集中治污,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和节能减排等工作,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大力推行“数字城管”,健全长效管理服务机制。抓好交通秩序、违法建筑等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洁化、亮化等工程。开展生态街道、生态村及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不断赋予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新内涵。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牢牢把握文化发展新要求,继续以“新龙湾、新文化、新生活”为总载体,挖掘、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城区文明提升、基层文明提升“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五)加快城乡统筹融合,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

紧抓温州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以配套改革助推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三分三改”和“村房两改”工作,促进要素无障碍流动,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深化行政和财政体制改革。结合五大功能区建设,按照权责统一原则,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以创建省金融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在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机制等领域改革创新,进一步规范民间资本运作,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努力打造“资本龙湾”,全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打造民生和谐示范区

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龙湾”,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创新,完善运作机制,努力构建现代化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体系。聚力民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均衡资源配置,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加快卫生、人口计生和体育等事业发展。强化社会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注重均等服务,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升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水平。大力发展妇女、儿童、慈善、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双拥、人防、新居民、移民等工作。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综治网格化管理,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关注社会舆情,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抓好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提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等工作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建设生态宜居新龙湾是龙湾人民的共同期盼,是龙湾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直接诉求,也是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仅有党员干部的努力工作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有效互动,把各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生态宜居新龙湾建设。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6月22日  


    ©2019 王会林委员网上工作室 All Rights Resverd
    QQ:327612284   传真:0577-86906255   邮箱:whl8008@qq.com
    浙ICP备1303604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