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办理协商是政协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提案的质量和效益,是政协工作的重要课题,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如何考量提案质量?
重点要抓住五个率:
一是参与率。政协委员来自各界别、广泛代表各界别的意见建议,委员提案参与率越高意味着委员积极性越高,收集的建议涉及面就越广,有利于涵盖社会各个层面重大问题的发现。
二是答复率。理论上讲,委员提案都会对某些问题进行过调查和研究,提案办理部门要作出办理答复。答复率越高,对委员的提案越有促进,只有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融合,才能真正体现政协协商的作用。
三是满意率。提案办理作出的答复反馈给政协提案人,分析是否符合提案的宗旨、是否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采取定性或定量来衡量,同时提案者给出的分值确实源自内心,而非处在干扰之下。
四是采纳率。即提案内容是否被采纳,采纳的程度有多少?这一指标设度,给提案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政协委员履责能力的提升,促进政协委员在提案上下更大的功夫。
五是落地率。即每年提案的事件有多少真正被采纳并在年度工作中落实。这个指标对政协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体现政治协商的作用,也是提高政协有新地位,发挥委员的重要依据。
如何研究引导性提案流程?
要把好五大流程:
一是选题。如何做到选题准?首先要对政协委员进行培训,提高委员的素质;其次委员要深入了解区域发展,所在行业或界别动态,在全面中把握热点、难点问题;再次是区政协根据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重点,不定期发布提案引导目录,委员可以参照目录进行课题,或在目录的引导下进行自我选题。
二是调研。委员一旦确定选题,第二个环节就是要调查研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问题存在的背景、原因、带来的影响,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议,切忌网上下载、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等。提出问题有依据,阐述问题有论据。必要时,可以通过图片,兄弟区域案例作为旁证。
三是形成初稿。提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一是题目,提案人要把解决问题作为提案题目的主体。二是内容,即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三是其他方面,如提案的姓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如是单位的还有单位名称和盖章,还包括作为旁证的图析,图表或典型案例。提案者根据调查研究撰写初稿。
四是征求意见。提案人初稿形式后,仅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想法,可以邀请同行业人士或是专家参与提案的咨询。征求不同的意见建议,充实提案内容,佐证提案的可行性。必要时征求相关人的建议。
五是形成提案。有了选题,通过了调查研究,初稿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所以形成提案了。根据政协的要求,按照既有的格式和程序上报提案。
如何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关键要把握五大环节:
一是提案的形成。提案的形成有多种途径,政协会议期间形式提案,这是最主要的,主席议政会、主席视察、专委会专题调研可以形成提案,政协界别,委员个人在年度工作中也可以形成提案。总之,可以按照“三不限、多形式”形成提案。
二是提案办理。提案办理要明确标准的要求,即实行“不过关”,有条件可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不能过关;不做调查研究,只做文字游戏的不能过关;办理单位只有经办人行事而没有经集体研究的不能过关;提案人不满意的不能过关;联合办理的只有一个单位办理的不能过关。
三是提案的督办。没有压力何来动力,提案办理必须创新督办方式,有效提升办理效率。除政协常委会的会议督办,电话督办外,对各责任部门办理进度适时进行公开,网络公开、媒体公开等,形成争先创优的竞争态势,改复原来由承办人直接听取提案人对答复满意度意见的做法,此举难以真实表达提案人的意见,对提案真实性概率产生偏离状态,采取政协机关直接听取提案人的满意度测评,并反馈给政府,使督办的有效性提高。
四是提案评价。对提案作出评价是政协协商民主效果的直接反应,是量变到质变的反应,也是以定性工作到定量考量的转型。评价有二个层面,以提案内容的采纳率和提案事项的落地率来考量提案的质量,以而激发委员参与提案的积极性,提高委员整体素质,作为评选优秀提案的依据。其次对责任单位落实提案情况作出评价,组织委员对部门问题解决达到的效果进行测评,作出评价,同时将评价情况反馈给政府。
五是跟踪反馈。许多提案涉及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但这些问题会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之要事,实施回头看有利于促进政协工作的持续性,有利于推动政府工作的连贯性,也有利于推进政府和政协的作风建设。政协根据提案或建言献策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项目进行跟踪回头看。可以邀请专业能力比较强的委员对选定项目进行跟踪回头看,作出评价,报主席会议研究后反馈给政府或相关部门。